无声跑道上的追风者
在昆明呈贡体育训练基地的红色跑道上,一群特殊的运动员正在晨曦中挥洒汗水。他们中有失去双臂却能用肩膀平衡起跑的短跑选手,有视力障碍却能在领跑员指引下突破极限的马拉松健将——这就是云南残疾人田径队的日常训练场景。
"当别人说'不可能'时,我们只是比别人多练100次。"——队内轮椅竞速运动员张明(化名)
▍从大山走向世界的征程
这支队伍中有70%的队员来自云南偏远山区。27岁的傈僳族姑娘李芳(化名)因车祸失去右腿后,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开始田径训练。如今她的T42级跳远成绩已逼近亚洲纪录。"训练时假肢接合处经常磨出血,但想到能代表云南参加亚残运会,这些都不算什么。"
队伍近年主要成绩:
- 2022年世界残奥田径大奖赛3金2银
- 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打破6项纪录
- 3名队员入选巴黎残奥会集训名单
▍特殊训练背后的科技支撑
教练组采用"生物力学分析+AI动作捕捉"系统,为每位运动员定制训练方案。假肢运动员王磊(化名)通过3D打印技术获得的碳纤维运动假肢,让他的百米成绩提升了1.2秒。"就像突然获得了新生的腿",他这样形容第一次使用时的感受。
每周三的"融合训练日",省田径队的健全运动员会来陪练。跳高场地边,失去左臂的运动员小杨正在学习单臂摆臂技术:"健全选手的空中姿态给了我很多启发,虽然我们发力方式不同,但对腾空高度的追求是一样的。"
—— 本文采编自云南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训练日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