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,夫妻俩决定共同开办一个拳击馆。尽管冉莹颖是一位高素质的毕业生,但她却没有创业的经历,而邹市明在拳击领域则深耕多年,对商业运作几乎一无所知。正所谓“隔行如隔山”,在情怀的驱动下,邹市明选择在上海最昂贵的江边地段开设拳击馆,愿意承担高额的租金,只希望顾客在锻炼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美丽的江景。
他原本以为,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己的奥运冠军身份,拳击馆一定会吸引源源不断的顾客。然而,现实却大相径庭,生意冷清得令人心寒,邹市明不得不坦言:“最让我焦虑的是发工资,最糟糕的一年里,只有一个月有盈利,其它时间全部处于亏损状态。”
他深刻分析自己的失败,没有轻易贬低自己,也没有将责任推给他人,而是冷静地反省道:“当初我只顾着情怀,却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。”在输给木村翔后,邹市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拳击馆上,毫不吝啬地花掉了两个亿,选择租赁最佳的地段,甚至选择了面积达到18000平方米的超大场馆。
在设备上,他也花费了大量金钱,选择了来自德国的跑步机,采用专业大赛用的沙袋,还有设置了一个兼具时尚与创意的拳击酒吧……尽管他做了充足的准备,但却对国内拳击市场的实际情况视而不见,于是仅有开业当天的火热掩盖了之后日子的惨淡,庞大的场馆里几乎没有会员。
钱财如流水般消逝,收入却异常艰难。对于曾经的奥运冠军来说,向公众坦诚自己的失败并不容易。然而,邹市明选择面对这个严峻的问题:“现在确实在银行有贷款,也从一些好朋友那里借了钱,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还款,也在挣钱。”
中年失意在生活中并不罕见,除了邹市明以外,演员李亚鹏也是个经商失败的典型。不同的是,李亚鹏对此表现得相对强硬,他声称:“我做地产公司没亏,但赚的全都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了。”失败本身并不可怕,真正可怕的是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。邹市明坚决不将过错推卸给妻子,作为背后的支持者,他深感感激:“她在背后为我处理一切琐事,为我洗碗、生孩子,我不想给莹颖任何不必要的指责。
更重要的是,创业的决定是我们共同做出的,而非我一人说了算。失败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,他不为自己的处境寻找任何借口。人生本没有绝对的成功,即便是奥运冠军,最终也可能会被年轻一代超越。面对挫折,人生并不可怕,重头再来的勇气和面对现实的决心才最为重要,毕竟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,他也许会迎来再一次的辉煌!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